中國國際電視臺精心策劃推出《兩會觀察家》《唐根觀中國》系列評論視頻——
向海外觀眾解析“中國現象”世界內涵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我國疫情總體得到有效控制,但反彈風險絲毫不能忽視。為有效防控疫情,2021年全國兩會新聞采訪工作秉持開放、透明的精神,邀請部分在京中外記者采訪,不邀請境外記者臨時來京采訪。盡管如此,國際社會對于中國全國兩會的關注并未減退。因此,從“外眼”視角觀察中國全國兩會也成為中國媒體報道兩會的一大亮點。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下屬的新聞國際傳播機構,中國國際電視臺引入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博士、美國時事評論員唐根兩位外籍觀察者,精心策劃推出《兩會觀察家》《唐根觀中國》系列評論視頻,力圖為海外觀眾了解中國政治制度提供“另一扇窗”。兩個系列內容立足中國敘事,憑借兩位外籍觀察家的廣闊視角和通透評析,立體深度地向海外觀眾解析“中國現象”的世界內涵。
“今年兩會的重要性非比尋常”
在《兩會觀察家》中,庫恩說:“我認為今年兩會的重要性非比尋常,原因有3個:首先會審議‘十四五’規劃的具體內容,更重要的是大會將審議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其次,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再次,2022年將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將關系到中國的長遠戰略。”
作為“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庫恩曾多次參加中國兩會報道。他始終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并作為《前線之聲: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的主持人和撰稿人見證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庫恩表示,中國脫貧攻堅是21世紀最了不起的事之一,獲得海外網友認可。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到,2021年1月,中國國際電視臺和庫恩啟動了今年的兩會報道特別策劃,歷經多次視頻會議和郵件溝通,精心打磨制定了《兩會觀察家》3集評論短視頻的報道方案,最終確定了以政協運行機制為例展示中國政治體制運作方式的《2021兩會觀察》、回應外界對中國生態環境問題關注的《綠色發展“十四五”》,以及關于中國科技創新問題的《中國力爭擺脫“卡脖子”》3集內容。為了給評論提供事實支撐,對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有更豐富、更直接的了解,庫恩曾多次連線采訪中國高科技企業負責人、水庫移民等。雖遠隔重洋,但他依然深刻體會到中國在解決具體問題上付出的艱辛努力和采取的精準舉措,并對“中國之治”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更加直接的認知,這也促使他更加希望通過深入淺出的分析將“中國之治”的內核傳遞給海外觀眾。
數據顯示,全國兩會期間,3集《兩會觀察家》全球閱讀量79萬,獨立用戶訪問量69萬,互動量1120,視頻觀看量6.7萬。
“中國兩會牽動世界”
“部分西方國家無法理解中國為何能在40多年間取得如此重大的經濟成就。過去4年中,來自部分西方媒體和政壇的某些人已經人為豎起了由偏見和不信任壘砌的高墻,矛盾的根源在于‘美國卓異主義’,即用自己的宗教、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作為標準去衡量其他國家。”唐根在《唐根觀中國》中說。
有網友表示:“我很欣賞唐根,因為他比其他亞洲記者更加了解西方,東西方兩個世界他都知道。他的信息和見解是一座橋梁,讓東方和西方的人們更好地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唐根用信息填補了西方媒體對中國大量的認知空白和刻板印象。謝謝你!”
記者從側面了解到,作為中國國際電視臺資深時事評論員的唐根,有著律師、金融家、投資者、政府顧問等豐富的職業背景。多年來,他在中美兩國工作、生活,對東西方政治制度、社會、歷史、文化都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唐根觀中國》系列評論視頻中,他精準捕捉熱點、敏感話題,結合其個人觀察和體驗,以“中國兩會牽動世界”為主題,解析過去一年中疫情對中國方方面面產生的影響,分析中國兩會與世界發展之間的關聯,探究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的內在邏輯。評論以獨特的視角、較具說服力的數據、有親和力的表達回應西方對中國的誤解乃至攻擊,為海外觀眾呈現了一個立體而真實的中國形象。
數據顯示,全國兩會期間,《唐根觀中國》系列在海外平臺閱讀量25萬,獨立用戶訪問量12.8萬,互動量1835,視頻觀看量2.5萬。
針對今年的全國兩會,中國國際電視臺堅持全面貼近觀眾,遵循國際傳播規律,強化國際化表達,圍繞國際輿情和海外關切,將原則性和靈活性充分結合,有針對性地展開內容設計。可以說,引入“外眼”打造的“海外觀察家”品牌產品,在為中國兩會營造良好國際輿論環境的同時,及時對外解疑釋惑,回應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的關注、關切。(記者 李雪昆)
?